“方”在古代汉语中的用法及解释

作者&投稿:徵珊    更新日期:2024-05-18
古汉语中“方的意思~

方 #fāng

【释义】 ①四个角都是直角的四边形或六个面都是矩形的立体:方格|正方形|长方体。②方向:东方|方位|四面八方。③地区;区域:方言|远方|地方④相对或相关的一边或一面:方面|多方|双方|对方。。⑤办法:方法|千方百计|教导有方。⑥配药单:药方|处方|秘方|偏方。⑦正直:品行方正|为人方正。⑧才;正在:方才|来日方长|年方二十。⑨数学上指一个数的自乘:平方|立方。⑩量词,平方米或立方米的简称:两方木料|土石方|面积有10方。

【方便】 #fāngbiàn ①便利:交通方便|方便面。②适宜:这里人多,说话不方便。③使便利:方便顾客。④指大小便:去方便一下。

〖例句〗①我家附近有超市,购物很方便。②如果方便的话,请你晚上来我家一趟。

【方法】 #fāngfǎ 解决问题的办法、程序等。

〖例句〗你的方法不对头,所以很难见到什么效果。

【方式】#fāngshì 说话做事所采取的方法和形式。

〖例句〗东西方人的生活方式有着显著的不同。

【方向】 #fāngxiàng ①指东、南、西、北等。②正对的位置;前进的目标:列车正往北京方向行驶。

〖例句〗沙漠中没有什么标志,很容易迷失方向。

【方圆】 #fāngyuán ①周围。②方形和圆形:没有规矩,不成方圆。

〖例句〗李大夫的医术很高,方圆几十里的人都慕名前来求医。

===================关于这个字的更多的信息=================

方〈动〉


(象形。下从舟省,而上有竝头之象。故知并船为本义。本义:并行的两船;泛指并列;并行)


同本义


方,并船也。象两舟总头形。――《说文》


大夫方舟。――《尔雅》。李注:“竝两船曰方舟。”


方舟而济于河。――《庄子·山木》


不足方。――《仪礼·乡射礼》。注:“犹并也。”


方舟设泭。――《国语·齐语》


江之永矣,不可方思。――《诗·周南·汉广》


操军方连战舰,首尾相接。――《资治通鉴》


蜀汉之粟,方船而下。――《史记·郦食其列传》


又如:方轨(两车并排行驶);方轩(并排的窗户)


等同;相当


方 fāng


⒈四角都是直角的四边形或每个面都是直角四边形的六面体:正~形。长~形。立~体。


⒉正直:~正。志行忠~(志行:志向和行为)。


⒊位置,地位:上~。西北~。


⒋一边或一面:后~。静观对~。志在四~。〈引〉一个区域或地带:地~。~言。~内安宁。


⒌法子,办法:~法。教子有~。〈引〉处方,药方:开个~子。按~拣药。


⒍副词。正,正在,正当:~兴未艾。来日~长。


⒎副词。刚,才:~才到达。事后~知。





【方针】引导事业前进的指针。





【方略】计划和策略。





【方案】具体规划,实施办法或规定。





【方向】


①东西南北等区域的划分。


②目标:做事要看清~向。


⒓一个数目的自乘:平~(本数乘本数)。立~(本数乘本数乘本数)。


⒔量词。


①计量面积:一~(一平方米)地板。


②计量体积:一~(立方米)木材。五~沙子。


③计算方形的东西:两~砚台。





【方寸】一寸见方。〈喻〉人的心:~寸乱矣。





【方圆】周围:~圆十里茂竹林。





【方式】讲话、做事所采用的方法和形式:生活~式。讲究~式方法。





【方程】含有未知数的等式。


方fáng 1.通"房"。谷物初生尚未结实之谓。 2.通"防"。防御。


方páng 1.通"旁"。广大;广博。 2.指遍及。 3.见"方羊"。 4.见"方皇"。


方wǎng 1.见"方良"。


方fēng 1.响度级单位。用方表示的声音的响度级,数值上等于根据人耳判断为等响的1000赫纯音的声压级的分贝数。

之】

(一)代词。
1.第三人称代词,他、她、它(们)。有时灵活运用于第一人称或第二人称。
①太后盛气而揖之。(《触龙说赵太后》)
②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。(之:我)(《廉颇蔺相如列传》)
③臣乃市井鼓刀屠者,而公子数存之。(之:我)(《信陵君窃符救赵》)
④且公子纵轻胜,弃之降秦,独不怜公子姊邪?(之:我)(《信陵君窃符救赵》)
⑤然语之,又恐汝日日为吾担忧。(之:你)(《与妻书》)
2.指示代词,这,此。
①夫子欲之,吾二臣者皆不欲也。(《季氏将伐颛臾》)
②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(前一个“之”,这样。后一个“之”,它。)(《季氏将伐颛臾》)
③之二虫又何知。(《逍遥游》)
④均之二策,宁许之以负秦曲。(《廉颇蔺相如列传》)
(二)助词。
1.相当于现代汉语的“的”,放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。
①虎兕出于柙,龟玉毁于椟中,是谁之过与?(《季氏将伐颛臾》)
②子而思报父母之仇,臣而思报君之仇。(《勾践灭吴》)
2.放在主语和谓语之间,取消句子的独立性。
①臣之壮也,犹不如人;今老矣,无能为也已。(《烛之武退秦师》)
②客之美我者,欲有求于我也。(《邹忌讽齐王纳谏》)
③不患其众之不足也,而患其志行之少耻也。(《勾践灭吴》)
④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。
3.放在倒置的动(介)宾短语之间,作为宾语提前的标志。
①句读之不知,惑之不解,或师焉,或不焉。(《师说》)
②譬若以肉投馁虎,何功之有哉?(《信陵君窃符救赵》)
③诗云:“他人有心,予忖度之。”——夫子之谓也。(《齐桓晋文之事》)
4.放在倒置的定语与中心语之间,作为定语后置的标志。
①蚓无爪牙之利,筋骨之强。(《劝学》)
②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,受物之汶汶者乎(《屈原列传》)
5.用在时间词或动词(多为不及物动词)后面,凑足音节,没有实在意义。
①填然鼓之,兵刃既接,弃甲曳兵而走。(《寡人之于国也》)
②余扃牖而居,久之,能以足音辨人。(《项脊轩志》)
③顷之,烟炎张天。(《赤壁之战》)
(三)动词,到……去。
①胡为乎遑遑欲何之?(《归去来兮辞》)
②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?(《逍遥游》)
③有牵牛而过堂下者,王见之,曰:“牛何之?”(《齐桓晋文之事》)
④卒之东郭墦间,之祭者,乞其余;不足,又顾而之他。


【而】

⑴表示转折关系,相当于“然而”、“可是”、“却”。例:
①其家甚智其子,而疑邻人之父
②人不知而不愠,不亦君子乎?
③天下有公利而莫或兴之。
④青,取之于蓝,而青于蓝。
⑵表示偏正关系,连接状语和中心词,相当于“着”、“地”等,或不译。例:
①一丝而累,以至于寸。
②哗然而骇者,虽鸡狗不得宁焉。
③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,其余则熙熙而乐。
④朝而往,暮而归。
⑤掩口胡卢而笑。
⑶表示假设关系,连接主语和谓语,相当于“如果”、“假使”。例:
①人而无信,不知其可。
②诸君而有意,瞻予马首可也。
③吾攻赵旦暮且下,而诸侯敢救者,已拔赵,必移兵先击之。(《信陵君窃符救赵》)
⑷表示并列,相当于“而且”、“又”、“和”或不译。例:
①敏而好学,不耻下问。
②永州之野产异蛇,黑质而白章。
③蟹六跪而二螯,非蛇鳝之穴无可寄者。
④秦师轻而无礼。
⑸表示承递关系,相当于“而且”、“并且”、“就”或不译。例:
①择其善者而从之,其不善者而改之。
②余闻而愈悲。
③置之地,拔剑撞而破之。
④灭滑而还。
⑹通“如”:好像,如同。例:
军惊而坏都舍。
⑺通“尔”,你,你的。例:
①而翁归。
②若欲死而父。
③而母立于兹。
(而已)罢了。例:
①口技人坐屏障中,一桌、一椅、一扇、一抚尺而已。
②如是而已。
③俟封奏时潜易之而已。
④此其心以为天下之知战得惟我而已。
⑤比诸大江,不啻小支而已。
「而后」才,方才。例:
①赖肤觉之助,而后见为体。
②臣鞠躬尽瘁,死而后已。
③三月而后成。
④说书虽小技,然必句性情,习方俗。如优孟摇头而歌,而后可以得志。
⑤假诸人而后见也。
「而况」即“何况”,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。例:
①今以钟磬置水中,虽大风浪不能鸣也。而况石乎!
②技经肯綮之未尝,而况大軱乎!


【以】

1、因为,由于:例:
⑴此独以跛之故,父子相保。
⑵臣是以无请也。
⑶惟三保勇而多艺,推为长。
⑷以其境过清,不可久居,乃记之而去。
⑸不以物喜,不以己悲。
⑹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,徒以有先生也。
⑺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?
⑻卒以吾郡这发愤一击,不敢复有株治。
⑼不赂者以赂者丧。
⑽以心中有足乐者。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。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,故内惑于郑袖,外欺于张仪。

2、而。例:
⑴有好事者船认入。
⑵留五百人镇之,以断洄曲及诸道桥梁。(以:以便)
⑶吾骑马挟矢以助战。
⑷卷石底以出。
⑸而托于柑以讽耶?
⑹以啮人,无御之者。(以:这里有如果的意思)
⑺故为之说,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。
⑻属予作文以记之。
⑼杀之以应陈涉。
⑽高祖因之以成帝业。
(11)不宜妄自菲薄,引喻失义,以塞忠谏之路也。
(12)请立太子为王,以绝秦望。
(13)余与四人拥火以入。
(14)夫夷以近,则游者众。
(15)操悉浮以沿江。
(16)樊哙侧其盾以撞。
(17)吾诚愿与汝相守以死。
(18)忽魂悸以魄动。
(19)淫侈之俗日日以长。
(20)各各竦立以听。
(21)以致天下之士。
(22)然而隐忍以行。
(23)若潜师以来,国可得也。
(24)孤违蹇叔,以辱二三子,孤之罪也。
(25)遂拔以击荆河。
(26)遂自投汨罗以死。
(27)其责已也重以周。
(28)以一物以与物物争。

3、把,拿,用。例:
⑴贫者自南海还,以告富者。(“以”后省略介词宾语。)
⑵以钱覆其口。
⑶屠惧,投以骨。
⑷具以情告。
⑸以缚即炉火,烧绝之。
⑹以槛车送元济诣京师。
⑺何以为计?
⑻将以攻宋。
⑼必以长安君为质,兵乃出。
⑽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。
(11)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。
(12)以故法为其国与此同。
(13)愿以十五城请易璧。
(14)操当以肃还付乡党。
(15)具告以事。
(16)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璧之下。
(17)以我应他人。
(18)以虞待不虞者胜。
(19)国胡以相恤。
(20)将以衅钟。
(21)悉以心诚之话倚托,千万无渝。

4、以为,认为。例:
⑴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。
⑵臣以王之攻宋也,为与此同类。
⑶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。
⑷皆以美于徐公。
⑸而小儒规规焉以君臣之义无所逃于天地之间。

5、凭,靠。例:
⑴以我酌油知之。
⑵以君之力,曾不能损魁父之丘。
⑶域民不以封疆之界。
⑷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,徒以有先生也。
⑸以勇气闻于诸侯。
⑹以攻则取。
⑺久之,能以足音辨人。
⑻皆好辞而以赋见称。

6、按照,依照。例:
⑴策之不以其道。
⑵今以实校之。
⑶余船以次俱进。
⑷何必更以多寡为差?
⑸盖以律非故杀。
⑹以次进。
⑺则又法从事。

7、根据。例:
⑴今以蒋氏观之,犹信。(以:一?B style='color:black;background-color:#99ff99'>的谩#?
⑵贵以近知远。

8、通“已”,已经。例:
⑴固以怪之矣。
⑵日以尽矣。

9、作语助,表示时间、方位和范围。例:
⑴受命以来,夙夜忧叹。(以:表时间)
⑵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。(以:方位)
⑶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。(以:表范围)

10、在。例:
⑴余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,自京师乘风雪,历齐河、长清,穿泰山西北谷,越长城之限,至于泰安。
⑵以八月十三斩于市。
⑶以崇祯十七年夏,自京师徒步入华山为黄冠。
⑷果予以未时还家,而汝以辰时气绝。

11、作语助,起调整音节作用。例:
逆以煎我怀。

12、为。例:
⑴如或知尔,则何以哉?(以:做)
⑵要以不能免。(以:是)

13、通“已”,止。例:
无以,则王乎?

14、任用。例:
忠不必用兮,贤不必以。

15、此,这。例:
以一物体与物物争。(本义项指前一个“以”。)

「以为」
1、把......当作或作为。例:
⑴虎视之,庞然大物也,以为神。
⑵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!
⑶吾始闻汝名,以为豪。
⑷相传以为雁荡。
⑸南取百越之地,以为桂林、象郡。(以为:把它设为。)
⑹撰长书以为贽。
⑺寡君之以为戮。

2、认为。例:
⑴以为且噬己为,甚恐。
⑵以为妙绝。
⑶人人自以为必死。
⑷臣窃以为其人勇士。
⑸以为“非我莫能为”也。
⑹然议者必以为无故而动民,

3、把......制成。例:
⑴然得而腊之以为饵。
⑵铸以为金人十二。


【为】
(一)动词。
1.有“做”“作为”“充当”“变成”“成为”等义,翻译比较灵活。
①斩木为兵,揭竿为旗。(《过秦论》)
②然后以六合为家,崤函为宫。(《过秦论》)
③卒相与欢,为刎颈之交。(《廉颇蔺相如列传》)
④冰,水为之,而寒于水。(《劝学》)
⑤赵王窃闻秦王善为(演奏)秦声。(《廉颇蔺相如列传》)
⑥今日嬴之为(帮助)公子亦足矣(《信陵君窃符救赵》)
⑦南取百越之地,以为(划为)桂林、象郡。(《过秦论》)
⑧为(治理)国以礼,其言不让,是故晒之。(《论语》)
2.以为,认为。
①此亡秦之续耳。窃为大王不取也(《鸿门宴》)
②两小儿笑曰:“孰为汝多知乎!”(《两小儿辩日》)
3.判断词,是。
①如今人方为刀俎,我为鱼肉。(《廉颇蔺相如列传》)
②非为织作迟,群家妇难为。(《孔雀东南飞》)
(二)介词。
1.表被动,有时跟"所"结合,构成"为所"或"为……所",译为“被”。
①吾属今为之虏矣。(《鸿门宴》)
②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。(《促织》)
③身死国灭,为天下笑,(《过秦论》)
④不者,若属皆且为所虏。(《鸿门宴》)
⑤羸兵为人马所蹈藉,陷泥中死者甚众。(《赤壁之战》)
2.介绍原因或目的。为了,因为。
①慎勿为归死,贵*轻何薄(《孔雀东南飞》)
②为宫室之美,妻妾之奉,所识穷乏者得我欤(《庄暴见孟子》)
③今为宫室之美为之。(《庄暴见孟子》)
3.介绍涉及的对象。给,替。
①于是秦王不怿,为一击缶。(《廉颇蔺相如列传》)
②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。(《廉颇蔺相如列传》)
③臣请为王言乐。(《庄暴见孟子》)
4.对,向。
①为之奈何?(《鸿门宴》)
②如姬为公子泣(《信陵君窃符救赵》)
5.表示动作、行为的时间。可译为"当""等到"等。
①为其来也,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。(《晏子使楚》)
(三)句末语气词,表示疑问或反诘。呢。
①如今人方为刀俎,我为鱼肉,何辞为(《鸿门宴》)
②是社稷之臣也。何以伐为?(《季氏将伐颛臾》)
③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?(《屈原列传》)

更多虚词用法请见:
http://www.bzbbs.cn/dispbbs.asp?boardID=11&ID=182

“方其破荆州,下江陵”:刚

方 #fāng

【释义】 ①四个角都是直角的四边形或六个面都是矩形的立体:方格|正方形|长方体。②方向:东方|方位|四面八方。③地区;区域:方言|远方|地方④相对或相关的一边或一面:方面|多方|双方|对方。。⑤办法:方法|千方百计|教导有方。⑥配药单:药方|处方|秘方|偏方。⑦正直:品行方正|为人方正。⑧才;正在:方才|来日方长|年方二十。⑨数学上指一个数的自乘:平方|立方。⑩量词,平方米或立方米的简称:两方木料|土石方|面积有10方。

【方便】 #fāngbiàn ①便利:交通方便|方便面。②适宜:这里人多,说话不方便。③使便利:方便顾客。④指大小便:去方便一下。

〖例句〗①我家附近有超市,购物很方便。②如果方便的话,请你晚上来我家一趟。

【方法】 #fāngfǎ 解决问题的办法、程序等。

〖例句〗你的方法不对头,所以很难见到什么效果。

【方式】#fāngshì 说话做事所采取的方法和形式。

〖例句〗东西方人的生活方式有着显著的不同。

【方向】 #fāngxiàng ①指东、南、西、北等。②正对的位置;前进的目标:列车正往北京方向行驶。

〖例句〗沙漠中没有什么标志,很容易迷失方向。

【方圆】 #fāngyuán ①周围。②方形和圆形:没有规矩,不成方圆。

〖例句〗李大夫的医术很高,方圆几十里的人都慕名前来求医。

===================关于这个字的更多的信息=================

方〈动〉

(象形。下从舟省,而上有竝头之象。故知并船为本义。本义:并行的两船;泛指并列;并行)

同本义

方,并船也。象两舟总头形。――《说文》

大夫方舟。――《尔雅》。李注:“竝两船曰方舟。”

方舟而济于河。――《庄子·山木》

不足方。――《仪礼·乡射礼》。注:“犹并也。”

方舟设泭。――《国语·齐语》

江之永矣,不可方思。――《诗·周南·汉广》

操军方连战舰,首尾相接。――《资治通鉴》

蜀汉之粟,方船而下。――《史记·郦食其列传》

又如:方轨(两车并排行驶);方轩(并排的窗户)

等同;相当

方 fāng

⒈四角都是直角的四边形或每个面都是直角四边形的六面体:正~形。长~形。立~体。

⒉正直:~正。志行忠~(志行:志向和行为)。

⒊位置,地位:上~。西北~。

⒋一边或一面:后~。静观对~。志在四~。〈引〉一个区域或地带:地~。~言。~内安宁。

⒌法子,办法:~法。教子有~。〈引〉处方,药方:开个~子。按~拣药。

⒍副词。正,正在,正当:~兴未艾。来日~长。

⒎副词。刚,才:~才到达。事后~知。



【方针】引导事业前进的指针。



【方略】计划和策略。



【方案】具体规划,实施办法或规定。



【方向】

①东西南北等区域的划分。

②目标:做事要看清~向。

⒓一个数目的自乘:平~(本数乘本数)。立~(本数乘本数乘本数)。

⒔量词。

①计量面积:一~(一平方米)地板。

②计量体积:一~(立方米)木材。五~沙子。

③计算方形的东西:两~砚台。



【方寸】一寸见方。〈喻〉人的心:~寸乱矣。



【方圆】周围:~圆十里茂竹林。



【方式】讲话、做事所采用的方法和形式:生活~式。讲究~式方法。



【方程】含有未知数的等式。

方fáng 1.通"房"。谷物初生尚未结实之谓。 2.通"防"。防御。

方páng 1.通"旁"。广大;广博。 2.指遍及。 3.见"方羊"。 4.见"方皇"。

方wǎng 1.见"方良"。

方fēng 1.响度级单位。用方表示的声音的响度级,数值上等于根据人耳判断为等响的1000赫纯音的声压级的分贝数。

正当!当时的意思!
如:方才!

狼文言文方是什么意思
答:身体已经进入一半了,只露出了 *** 和尾巴,屠夫在后面砍断它的大腿,也把狼杀死了。屠夫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是假装睡觉,原来是用这种方式来诱惑敌方。 狼虽然狡猾,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杀死了,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?只是给人们增加笑料罢了。 毙:古义:杀死。 今意:死。 方:古义:正要。 今意:1. 四...

常见文言虚词的解释 而、何、乎、乃、其、且、若、所、为、焉、也、以...
答:现代汉语也这样用。 于是秦王不怿,为一击缻。(《廉颇蔺相如列传》) 吴之民方痛心焉,于是乘其厉声以呵,则噪而相逐。(《五人墓碑记》) (二)放在谓语之前或谓语之后,\'于是\'属介宾短语作状语或补语。可根据\'于\'的不同用法,分别相当于\'在这\'\'从这\'等。 吾祖死于是,吾父死于是。(\'在这职业...

文言文常用字解释
答:之乎者也矣嗟诺汝吾君哉夫焉若我能想到的就是这些,古文中要说常用,恐怕必须得数语气助词了。一、副词:1)时间副词:a表动作行为发生在过去的时间。“向、乡既、业、尝b表示动作行为正在进行或正在实现的时间,有“方、正、适、会”等。c表示动作行为将要进行的时间,有“行、将、且、垂”等。d表示动作行为的...

初中文言文虚词用法及含义
答:现代汉语也这样用。 于是秦王不怿,为一击缻。(《廉颇蔺相如列传》) 吴之民方痛心焉,于是乘其厉声以呵,则噪而相逐。(《五人墓碑记》) (二)放在谓语之前或谓语之后,“于是”属介宾短语作状语或补语。可根据“于”的不同用法,分别相当于“在这”“从这”等。 吾祖死于是,吾父死于是。(“在这职业上”《...

文言文如的用法
答:⑨或者.《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》:“安见方六七十,五六十,而非邦也者?”⑩至于.《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》:其礼乐,以俟君子.”⑾词缀.用于形容词后,表示“……的样子”,也可不译.韩愈《答李翊书》:“仁义之人,其言蔼~也.”。 2. 文言文中“如”字的用法 如 释义rú ①往;到……去。《涉江》:...

文言文副词语法
答:但除虚词外的其它文言虚词的用法,同现代汉语却有着很大的不同,其中有些用法甚至是现代汉语所没有的。文言中常用的副词有:“益、少、略、略无、但、方、几、既、既而、固、盖、乃、弗、非、未、毋、勿、莫、窃、谨、敬、请、幸、辱、愚、相、见”等;常用的介词有:“以、于、为、与、及”等;常用的...

文言文带有是字例句
答:4. 元、明、清时驻军和屯田军的一种建制。 例:《元史 兵志二》:睿宗在潜邸,尝于居庸关立南、北口屯军,徼巡盗贼,各设千户所。 5. 相当于时。 例:清蒲松龄《聊斋志异 连琐》:隶捉石以投,骤如急雨,中杨腕,不能握刃。方危急所,遥见一人,腰矢野射。审视之,王生也。 6. 意。谓流露的情态。 例:...

关于文言文的方法及作用
答:是学好文言文的法宝,脱离语言环境,干巴巴地去记一些语法规则是很难达到效果的,最好是在阅读过程中,掌握词语的用法及重要的语法现象。多读可以巩固加深课堂所学的知识,培养语感,以达到能够熟练阅读其他古代作品的目的。 放声的反复诵读是学习文言文的基本功之一,它可以使我们对文言文有丰富的感性知识。而且,古代的作...

文言文组词法
答:在古汉语中,某些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可以灵活运用,临时改变它的基本功能,在句中充当其他类词,词的这种临时灵活运用,就叫做词类活用。根据词类活用这一特殊用法,在碰到有活用现象的词语时,必须解释它活用后的意义。如2007年春考的“宝”字,在“至今宝之”中后还跟代词“之”,为意动用法,应解释为“把……看...

文言文所字用法
答:“而”在古汉语(文言文)中用法是比较复杂的,它有两个读音ér和néng;它在有的句子里可以是实词,在另一个句子里又可以是虚词;作实词可以是名词,可以是动词,可以是代词;作虚词时可以是连词,可以是助词.它的意思和用法大概有十几个. 下面我把首选的古汉语工具书——《辞源》上的解释作依据,补充一些中学课本文言...

本文来自网友【徵珊】 发表,对若有侵权或建议请照网页底部电邮联系。网址:https://youxi.xkyn.com/wy-9rnh9s9.htm

相关链接

  • “释”的部首是什么
    答:一、释”的部首是:采 二、汉字释义:1. 解说,说明:解~。注~。~文。~义。2. 消除,消散:~疑。~怨。涣然冰~(像冰融化了一样,嫌隙和疑虑都完全消除)。3. 放开,放下:~放。保~。手不~卷。4. 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简称,后泛指佛教:~氏。~教。~子(和尚)。~藏(...
  • 释组词和部首
    答:一、释”的部首是:采 二、汉字释义:1. 解说,说明:解~。注~。~文。~义。2. 消除,消散:~疑。~怨。涣然冰~(像冰融化了一样,嫌隙和疑虑都完全消除)。3. 放开,放下:~放。保~。手不~卷。4. 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简称,后泛指佛教:~氏。~教。~子(和尚)。~藏(...
  • 释是什么意思?
    答:释 1.说明;解说。 2.消除。 3.放开;特指释放被拘押者或服刑者。 4.放下。 5.指释迦牟尼。泛指佛教。常见组词:手不释卷 解释 诠释 如释重负 参考资料:百度汉语——释
  • 释是什么意思
    答:释的意思是解说,说明。汉字拼音:shì。汉字解释:此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。释的本义是分离、分解,特指详细地说明情况、解释,引申为化解、消融。也用作使动用法,表示使分开、放开。特指释放,又特指把衣服脱下。释迦牟尼为佛祖,遂以释作简称,专指佛教。详细释义:1、解说;说明。示例:《左传...
  • 释字的含义
    答:释字的含义如下:释(拼音:shì)为汉语一级通用规范汉字(常用字)。此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。释的本义是分离、分解,特指详细地说明情况、解释,引申为化解、消融。也用作使动用法,表示使分开、放开。特指释放,又特指把衣服脱下。释迦牟尼为佛祖,遂以释作简称,专指佛教。康熙字典 【酉集下】...
  • 释放的释是什么意思
    答:释放的释的意思是解说,说明。“释”字基本含义为解说,说明,如:解释;引申含义为消除,消散,如:释疑,释怨。在日常使用中,“释”用来代表放开,放下,如:释放,保释。汉字拼音:shì。汉字解释:释为汉语一级通用规范汉字(常用字)。此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。释的本义是分离、分解,特指详细...
  • 释的意思
    答:基本字义:1、解说,说明:解释。注释。释文。释义。2、消除,消散:释疑。释怨。涣然冰释(像冰融化了一样,嫌隙和疑虑都完全消除)。3、放开,放下:释放。保释。手不释卷。4、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简称,后泛指佛教:释氏。释教。释子(和尚)。释藏(zàng)(佛教经典的总汇,分经、律...
  • 释字有三种解释分别组词
    答:释:1、分离、分解,特指详细地说明情况、解释。组词:解释。2、用作动词时多用于“解说;消除;放开”的意思,组词为释怀。3、用作名词时泛指佛教,组词为释迦牟尼。
  • 释字有三种解释分别组词
    答:释:1、分离、分解,特指详细地说明情况、解释。组词:解释。2、用作动词时多用于“解说;消除;放开”的意思,组词为释怀。3、用作名词时泛指佛教,组词为释迦牟尼。
  • 释字怎样组词
    答:您好 1、释组词:解释、释放、阐释、释怀、假释、注释、保释、稀释、释义、释教、冰释、开释、考释、集释、释藏、释典、消释、释口、帝释、释家、释褐、评释、释道、剖释、释奠、释卷、释法、隶释、释延。2、释是形声字,釆(biàn)为形,墿(yì)为声。釆表示辨别、区别。释的本...
  • 星空游戏网特别说明:本站文章来自互联网交流,仅供参考,并不代表本站对其准确性和真实性作任何担保
    © 星空游戏网 联系邮箱:电邮